光影青春:澳门电影学术放映计划 第2场 纪录片《我守敦煌日月长》展映及交流
活动海报
由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电影学院主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发展基金资助的“光影青春:澳门电影学术放映计划第2场”将于2025年3月25日晚上七点在R座103影视厅举办。此次活动将邀请雷建军教授携纪录片《我守敦煌日月长》走进澳门科技大学,进行影片放映及学术交流。
纪录片《我守敦煌日月长》借鉴「机构纪录片」和「影像人类学」的创作思路,在2024年敦煌研究院迎来建院八十周年之际,用一年的时间扎根敦煌研究院各部门,进行长时段的纪实性跟拍,在建院八十年这个时间剖面上,讲述敦煌的当代故事,在全球视野中展现文化传承和文明交融的主题。影片于2024年12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 9 纪录频道)首播。
影片海报
该系列纪录片总共6集,此次活动放映其中三集:
《我守敦煌日月长》 第2集 溯洄寻之
主要内容:敦煌研究院美术所里,一场针对颜色的争辩已经持续了3个小时。他们正在讨论的是莫高窟第172窟整窟复原临摹项目,美术所的画师们已为此努力了5年。当下的数字化技术能完整记录洞窟的现状,但这还不够。美术所的临摹师们希望能用画笔重现盛唐风貌,这需要他们根据残存壁画分析推理,还原当时的线条与色彩,甚至古人作画时的呼吸起伏、心情感受,这是科技难以抵达的领域,一切都需要由人的眼和手完成。
《我守敦煌日月长》 第3集 以身塑人
主要内容:付祥波来到敦煌时,正好赶上莫高窟第172窟整窟复原工作启动。第172窟塑像曾在后世经过多次重修,历代工匠技艺工艺水平不一,跟最初的造型相差太多,付祥波和同事需要对所有彩塑进行全面复原。
《我守敦煌日月长》 第6集 故园新生
主要内容: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创立,常书鸿任所长。当时的莫高窟只有窟前建于清代的上寺和中寺可以居住,这两所古旧的寺院成了职工和家属生活、工作的地方。几十年过去,当年的院子已不能再住人,但常书鸿家门前的两棵梨树仍有果子挂满枝头。2004年8月,上中寺建筑群经过加固维修,作为院史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这里收藏的大量历史照片、曾经的生活用品,默默讲述着莫高窟人的故事。
剧照
雷建军,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教授,纪录片《我守敦煌日月长》总策划。研究方向:纪录片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专著《纪录片:影像意义系统》、主编《清影纪录中国》丛书。主要导演作品有《广东梅县畬江镇客家中元节》(VR)、《一张宣纸》和《2008纪》;主要制片作品有《我在故宫修文物》、《喜马拉雅天梯》和《飞鱼秀》;主要监制作品《大河唱》、《烟火人间》、《大学》和《风起前的蒲公英》;在电影《无问西东》中担任总策划。
雷建军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