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基金會贊助,澳門科技大學澳門電影藝術研究院主辦的「影視名家」講座於2017年5月11日上午在澳科大N101禮堂圓滿舉行。本次講座邀請了上海政法學院邢虹文教授主講“紀錄片產業化發展的實踐”,人文藝術學院助理院長蔣瀟玲博士出席講座並向邢虹文教授致送紀念品。
蔣瀟玲助理院長(左)向邢虹文教授致送紀念品
講座的開始,邢虹文教授以中國紀錄片的發展歷史給同學們分析了其在各個時期的不同特點;50年代模仿蘇聯模式採取計劃經濟與層級制行政管理,創作主體為事業機構,創作資金依靠政府行政撥款,統購統銷;90年代影視合流,電視臺為代表的紀錄片欄目化生產格局形成,自製自播,產量巨大,同時獨立紀錄運動興起;90年代中期為電視紀錄片創作的黃金時代,當時作者注重自我創作,將紀錄片視為導演意識的體現,在跟蹤、採訪和紀錄時做到“三真”——真人、真事和真情實景;選題反映底層人群的生活狀態,探索時代的社會問題;2000年以後,因電視機構制播分離的推進,紀錄片的產業化發展加速進行;作品品質明顯提高,產量和播出量穩定增長,市場主體加速培育,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出口能力有所提高。邢教授還與同學一起觀摩了《大動遷》,她特別指出“紀錄片產業化實踐過程,是創作者的藝術訴求、影視創作體制、影視市場定位等的互動過程”。
邢教授講座現場
邢虹文,上海政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求學期間,先後獲社會學學士學位,廣播電視藝術學碩士學位,傳播學博士學位。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訪問學者。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傳媒社會學,影視文化與傳播。影視節目製作方向為電視紀錄片及電視欄目製作。
任職以來,在《當代電影》、《當代傳播》、《電視研究》、《社會》等多家學術期刊上發表《公共記憶與政治倫理的日常化》、《電視媒介、階層意識及其認同的塑造——基於上海市民調查的分析》、《電視受眾的社會分化與價值認同分歧》等數十篇學術論文。出版學術專著《電視與社會—電視社會學引論》、《電視、受眾與認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案《受眾的社會分化與社會認同重建:基於電視媒介的研究》,同時參與多項上海市、上海教委的縱向課題及橫向課題的研究工作。先後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三等獎,上海市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指導教師。在社會任職方面,1999年始,先後擔任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紀錄片編輯室》、《經典重訪》、外語頻道《華夏新紀錄》等欄目的策劃、編導,製作完成三十餘部電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