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虹文教授談「紀錄片中的都市社區文化研究」

2020/12/10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電影學院與文體發展辦公室共同舉辦的「藝術大講堂」系列講座之「小螢幕,大社會——紀錄片中的都市社區文化研究」於2020年12月10日上午在R座綜藝廳及線上成功舉辦,參與講座學生將近300人。本講座由上海政法學院上海紀錄片學院副院長、澳門科技大學電影學院博士生導師邢虹文教授主講,本講座由澳門基金會贊助。

(全體師生合影)

講座伊始,邢虹文教授從「什麼樣的紀錄片會成為經典,隨著時間的積澱而越發具有價值?」這一問題出發,探討紀錄片的價值到底是什麼。邢虹文教授以經典紀錄片為例,提出自己對於這一問題的觀點即: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今天的記錄就是明天的文獻。同時,邢虹文教授提出不同導演對於紀錄片認知、態度的不同會影響紀錄片的選題,表達手法。這一爭議在紀錄片誕生伊始就有伏筆。盧米埃爾兄弟以日常記錄為主,屬於原生態的記錄手法;世界最早紀錄片「北方的納努克」的導演羅伯特弗拉哈迪則採用擺拍,搬演的手法,追求結果的真實;英國導演約翰·格俚爾遜將紀錄片從天涯海角拉回到現實生活。以此引出紀錄片的三個基本要點:拍攝現實生活的影像、創作者人為加工、激發觀眾思考的生存之境。

(講座視頻截圖)

同時,邢虹文教授也以上海本土紀錄片作品為例,講述經典紀錄片在記錄城市生活變遷,城市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邢虹文教授主要以《德興坊》、《大動遷》、《婆婆媽媽》等上海電視台播出的經典紀錄片為例,通過影視作品中對住房問題、鄰里家庭關係、個體與組織的關係等實際社會問題,以及政府相應的解決措施的讀解,講述紀錄片折射社會現實,反映社會問題的功能。並現場播放紀錄片片段帶領同學們走入那個時期的上海社區。之後,邢虹文教授展示了當今上海的新樣貌,通過對比,展現出上海城市化進程取得的重大突破。展現了紀錄片對於記錄城市生活變遷的重要作用。

講座最後,邢虹文教授呼籲同學們拿起手機,相機等一切可以錄影的工具,記錄今日身邊的點點滴滴,隨著時間的發酵,這些影像都將成為彌足珍貴的記憶。

撰稿人:王一茹

日期:2020/12/10